劉青:疫情對中國實體經濟造成影響,需要針對性施策
編者按:當下疫情嚴峻,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引導群眾堅定信心對打贏這場疫情防疫阻擊戰意義重大。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共同推出《中國圓桌》第二十一期:“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本期圓桌以“線上論壇”的形式,對“疫情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深入研討,為打贏這場阻擊戰提供智力支持,為堅定人民戰疫信心發出權威聲音。
疫情對中國實體經濟造成影響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經濟活動的大規模暫停,其總體影響主要在八個方面。
短期影響主要在四大需求方面:消費支出受到直接沖擊,部分行業甚至凍結;短期內企業投資勢必會直線下降;由于國內、國際原因企業出口將面臨困難;由于支出及收入壓力,部分地方政府(及企業)債務違約將增加。
值得特別關注的長期影響主要在于產業鏈與外資流入兩大供給方面:經濟活動停滯可能導致產業鏈重組及完整性受損,更長遠地影響中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國際、國內的各種限制措施導致今年外資流入受阻。民生影響主要在于就業及部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保障方面。而2020年尤其相關的國際經貿關系影響則在于中國擴大進口政策與中美貿易協定的執行方面。
中國應對政策的設計要在保證有效抗疫的前提下,以保存經濟活動基礎、盡可能啟動經濟運轉為導向。這要求在科學判斷疫情、尊重疫情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抓準時機,針對以上八個方面精準施策、動態調整、因城施策、系統施策,綜合利用財政、貨幣、金融、產業、貿易、外交、社會保障等政策與前沿技術手段。截至目前,經濟影響仍屬于短期需求型沖擊,可通過政策對沖緩解,更值得重視的是防止長期負面影響持續發酵。只要應對得當,短期GDP增速下降將無損于中國經濟發展大局。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靳諾教授,院長兼首席專家為校長劉偉教授。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小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于建設成為“最懂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